
阳春三月,水泊梁山新换一身绿装。我与老友辛蔷同登梁山。我们一早来到水浒寨的寨门。水浒寨又叫宛子城,梁山泊又叫蓼儿洼。“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神蛟”,说的就是水泊梁山当年的英雄会聚。
我们沿着石阶登山。辛蔷看山看树看水,有感而发:“这里山不高却秀雅,林不大却茂盛,水不深却清澈,不愧为一座好山。”这使我联想到梁山名字的演变,梁山原本就叫“良山”,据《山东通史》记载:汉刘邦的孙子梁孝王刘武,建都于离这里不远的商丘,见这里草木繁多,夏天绿得流油,秋天红得醉人;山中悬崖陡峭,怪石众多,并有多处神秘的山洞;周围水天合一,浩淼无际,蒲鱼甚丰,常到这里打猎,并于公元前161年6月病死在这里,葬于此地,良山从此改为梁山。后来,梁山遭到破坏,树木被砍伐,古迹被砸坏。这十多年政府注重旅游,逐渐恢复旧观,增加新的景点。几年前,人们还为当年的水泊找到一个铁证——山西面的贾庄村头有一木桩,村民想刨掉它,不料刨到十多米处,发现这是一艘大船的桅杆,船里还残存着一些盔甲、兵器、铁锅、瓦罐……
我们改从“宋江马道”继续上山,来到传说武松、鲁智深把守的双雄镇关和李逵把守的黑风口,听到人们练武的呼喊声和各种兵器的撞击声。辛蔷有点惊疑,我告诉他,一提水泊梁山,必然要讲到武术。全县700多个村庄,村村都习武,其中影响最大的门派是子午门。相传子午门派是武松和元通禅师创立的,到现在已有21代传人。他们代代弘扬梁山好汉的基本精神——“义”:反抗外族外国侵略,保卫民族和国家的独立和完整;反对腐败政府和贪官污吏,维护民众的生存权利;打击社会上的邪恶势力,营造安定公平的生活环境。1480年倭寇扰乱我国沿海,明政府兵力不足,子午门第九代掌门人西竺禅师带三千僧兵,披挂上阵,所向无敌,消灭了山东沿海的倭寇。当代掌门人宋义祥,继承本门绝技,又大胆创新,多次参加国内大赛,有“神腿大侠”之称,被评为“全国十大武术家”。1998年,他被列为从清朝康熙十五年到现在运用传统武术挫败外国武术大师的12位名家之一。他创办的“梁山功夫院”,为国家培养了2000多名武术人才,为俄罗斯、法国、东南亚一些国家培养武术教练40多人。
经过两个多小时攀登,我们到达梁山的最高峰梁山寨。辛蔷站在忠义堂的高处赞叹:“山之骨在石,山之趣在水,山之态在树。梁山这几条俱在,好啊。”在这里春可见山容,夏可见山气,秋可见山情,冬可见山骨,各有特色。我指点着各个山峰给他解说:左边的叫郝山峰,传说是义军的左军寨;右边的叫雪山峰,传说是义军的右军寨;北边那道山梁叫青龙山,传说是义军的青龙寨;西北那座小山叫凤凰山,传说是义军的凤凰寨;凤凰山北边的小山叫龟山,传说是义军的玄武寨等,总共11个山峰。为了确保梁山安全,相传义军还在梁山的南北东西各设两道关,由108将分头把守。另外,他们还在八百里水泊设立了4个水寨,在小岛和水泊周围设立大量酒馆暗哨,及时传递信息。在这些山峰中最有观赏价值的是悬崖石刻。据《寿张县志》记载,梁山上最早的石刻是宋神宗年间朝廷大臣韩琦到梁山游览,兴致大发,写下“巨泽渺无际,齐船度日撑”的诗句;解放后,山东省委书记、大书法家舒同又在这里写下“水泊梁山”四个大字;著名书法家刘秉森、沙梦海、范曾等都在梁山留下墨宝……
今日梁山,已是满眼春色看不够。
|